[初中资源][数学]格点作图问题的技巧(一)
转知乎作者“The walk”文章
本文不讲那些平移旋转轴对称的格点作图题,因为那太简单,且所有关键点都在格点上,没有意思。
本文要介绍的内容:
平行线的做法
做轴对称点
作图工具:无刻度的直尺
一,平行线的做法
1)A,B,C是格点,求作C关于A,B的平行线。

非常简单,做法:

2)A,B是边中点,过E点作关于AB的平行线

做法1:硬做
取C点,C点是正方形中心,CE为所求

这个做法很显然是直接将AB平移至E得到的,实际操作过程中只要做出C点就行了,不必连接AB,AE。
做法2:A字相似
延长EA至C,使得EA=AC(下面简称“延长X倍”)

可知C点是格点,延长CB一倍到F,可知F点是格点,易得 ,易得EF//AB,EF所求。
事实上,如果将EA延长n倍至点C,那么CB也要延长n倍至点F,这要根据情况看那个方便。
3)需要注意的一点是,注意网格的大小,不要超出网格范围,比如下面这题
A,B,C是格点,求作C关于AB的平行线(网格大小只有截图这么大)

做法1,延长AC到D,D是格点,易得AD:CD=3:1,连接DB

取DB与网格线的交点E,易得BD:DE=3:1,得相似,推出CE\\AB,CE所求。
做法2,硬作

4)G是AB与DC的交点,求作G关于EF的平行线(格点不再说明)

做法:由于F可以看作是E向右移4格再向上移一格得到,所以我们要找出G向右4格向上一格后的点。

所以我们也将AB,CD这样操作得到HI,JK。它们交于点L,这样点L就是G所移动后的点,GL所求。
二,垂线
1)A,B,C是格点,D是边中点,E是正方形中心,作C,D,E关于AB的垂线

做法:A→B是右5下2,那么C→I就是左2下5

2)E是AB,CD交点,求作E关于FG的垂线。

做法:FG是右1下3,那么E就要右3上1平移。

老办法找出E点经过平移的点K,EK所求。
三,作轴对称点
1)求作C关于AB的对称点。

大致方法:做垂直,作平行线截取相等长度。
做法:作CD⊥AB,可知C对称点在CD上。

接着延长CA一倍至点E,可知E为格点,以E作AB的平行线交CD点G,用相似可知CH=HG,∴G为所求。
这种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先作垂直,之后再作平行线截取长度。同样的如果要使得∠CAB=∠BAG也是这样。
四,垂直平分线
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

做法1:我看到有人是这么做的

方法是上下都做正方形,取正方形中心,然后相连。
没问题,但是空间大,只需注意G,H刚好是小正方形中心,所以可以这样做:
做法2:

如果能取AB中点的话就只需作一边的,然后与中点相连。
五,旋转
1)做出△ABC绕点F(边中点)旋转90°后的图形

做法:不难,看准了就行

六,角平分线。
1)做∠BAC平分线

做法1:在AC上取D,使得AD=5,连接BD,注意到AB=5,所以 是等腰三角形

易得BD中点G,连接AG,所以AG是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,所以AG平分∠BAC
做法2,做AG⊥BD,AG为所求,三线合一(上图)
2)E是AB,CD的交点,求作∠BED的角平分线

做法1;等腰三角形法:太复杂tan90°
做法2:

将AB向右平移1格得HI,CD向上平移一格得AF

AF,HI交于I,易得EI是菱形的对角线,所以EI是角平分线。
这个做法只有当AB=CD时才可以用。
最后给大家思考一题:
作∠AED平分线
